致富周边科普

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什么时候防治

本文已影响 2.42W人 
小麦白粉病什么时候防治?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

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,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,我国山东沿海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发生普遍,为害也重。近年来该病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麦区,亦有日趋严重之势。该病可侵害小麦的各个部位,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,一旦发病影响较为严重,影响小麦的产量。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麦白粉病防治时间及防治方法。

危害症状

危害部位: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,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,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。

阶段特征:初发病时,叶面出现1~2mm的白色霉点,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,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,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。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。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,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,即病原菌的闭囊壳。

防治时间

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。病菌主要危害叶片,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、茎秆和穗部。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,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,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,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,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,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。发病最重时,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。

小麦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、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。小麦白粉病可以发生的温度范围为0~25℃ ,最适温度为15~20℃,10℃以下发生缓慢,25℃以上病害发生受到抑制。阴雨天多、湿度较大、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。小麦播种过早、群体过大、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。

防治技巧

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,或发病初期,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。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、麦蚜,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~10克,或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~100克,或用12.5%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~30克,对水30~50公斤喷雾防治,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。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,同剂量、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,防治效果明显,时隔7~10天再喷一次,以增强防治效果。

第一,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。合理密植,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,适当晚播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,配方施肥,适时排灌水。

第二,生物防治。可选用10亿CFU枯草芽孢杆菌1000-1500倍液,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均匀喷雾,按作物长势及病害程度,适当增减药量,视病情防治2-3次,防治效果显着。

第三,在春季发病初期时进行喷药防治。每亩选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-100克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-30克,加磷酸二氢钾80-100克或壳聚糖50克,混匀后兑水30-45千克均匀喷雾,一般喷药1-2次,能够达到抗旱防病、防干热风提高植株抗逆性的目的。

第四,在小麦起身期,每亩喷洒200微克/毫升多效唑溶液30千克,可使植株矮化,抗倒伏能力增强,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,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。

第五,小麦孕穗抽穗期,当病株率达15%-30%或病叶率达8%-15%时,每亩可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%粉锈宁乳油每亩40克,兑水10千克进行喷雾,一般防治1次即可控制病害。

防治好小麦白粉病后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,提高经济效益。

猜你喜欢

热点阅读

最新文章

推荐阅读